9/8 第 1 集
《致回家的妳》、《回新屋》、《生根華新》
《致回家的妳》-首獎
剪輯師斜槓茶產業,運用專業為家鄉茶業帶來新活力
這是一部關於黑麋影視剪輯師-張馨予返鄉接手茶產業的故事,她從剪輯師斜槓到傳統茶產業,透過她的專業來為家中的茶莊在新世代中找到新的生機。我們好奇一個年輕的茶莊莊主到底都在做些什麼?身兼兩職的她,是什麼原因讓她在這樣的壓力下,仍有極大的信心去挑戰未知的未來。
《回新屋》-參獎
24歲蘭園養蜂場第三代接班人連冠欽的返鄉願景
蘭園養蜂場第三代接班人-連冠欽,今年24歲,是桃園最年輕的蜂農,他總是在問自己:「該如何讓更多年輕人留在永安?」。透過各種活動,連冠欽認識許多一樣留在新屋工作的夥伴,他們希望能創造一個適合年輕人的工作環境,有朝一日,讓更多人願意回新屋生活。
《生根華新》-入圍影片
中和緬甸街阿薇阿姨的魚湯麵故事
位於中和的華新街,俗稱緬甸街,經過數十年發展,成為全台最大的東南亞文化集散地。在這裡,魚湯麵是最具代表性的緬甸美食之一。阿薇阿姨在華新街賣著最道地的魚湯麵,每碗魚湯麵都蘊含著她的用心,透過華新街,讓更多人知道魚湯麵的滋味,也讓這位緬甸姑娘找到在台灣第二個家。
9/15 第 2 集
《返鄉中年》、《走在山裡面 TAMPYA》、《幸福田上》
《返鄉中年》-貳獎
爸爸返鄉務農20年,用友善農法帶動家鄉新生
撻仔灣農場的田瑞嘉返鄉20多年,致力為家鄉農業帶來新希望。他積極學習新知,說服長輩更新務農方式,改包裝、做產品、帶活動,利用網路與客戶連結,也利用友善農法與萬物分享果實。即使後來命運捉弄,開始洗腎人生,經濟壓力與身體狀況迫使他無法再全職投入地方創生事務,他還是利用假日,盡自己的努力,為家鄉帶來希望。
《走在山裡面 TAMPYA》-優選獎
新北烏來田原Kinga tazing的泰雅文化傳承之路
從小在部落長大的田原,為讓烏來泰雅文化保持與現代的平衡,透過深度走讀部落,讓年輕族群認識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了解過去長者如何在山林中生活、狩獵及採集資源創建場域,鼓勵孩子們能走進山林...
《幸福田上》-優選獎
從軍伍到有機農場的幸福轉型之路
軍伍退休的蕭富嚴,不顧爸媽反對回家種田。他生產有機蔬果,自產自銷,也舉辦農遊活動及經營市民農園,歡迎大家來開墾自己的一畝田。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同時開心接待客人、溫柔對待員工。他常想「換個工作吧」,卻一點一滴把工作進度趕上。他是把自己的幸福「填」上了這片土地,同時為更多人播下「幸福」的種子。
9/22 第 3 集
《剖白》、《祭憶猶新》、《返鄉 好嗎》
《剖白》-特別獎
被檳榔產業養大的導演,回頭追尋台灣檳榔產業的未來
來自屏東的導演潘相穎本身就是被檳榔養大的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對檳榔的矛盾心態越來越重,於是決定釐清檳榔對自身的意義。他找到三個跟檳榔有連結的人,從轉型、轉作、地方創生去認識他既熟悉又陌生的植物,並在最後帶著回饋回到家鄉,與家人聊聊自家檳榔園的未來。
《祭憶猶新》-優選獎
蘇煌文老師返鄉投身迎王祭典,傳遞家鄉的文化與信念
本片聚焦蘇煌文老師,一位小學老師及文史工作者,回到家鄉投身於迎王祭典文化的保存。影片回顧他24年來的努力,透過蘇老師與兒子的對話,傳遞他們對家鄉的深情與信念,並探索文化保存的重要性,感受這份「用心投資家鄉」的傳承。
《返鄉 好嗎》-優選獎
台南白河蓮農返鄉創業的挑戰與真實面貌
「返鄉,好嗎?真的好嗎?」這是導演不斷思考的問題。因為害怕,「我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只能透過觀察別人的經歷,來滿足自己對返鄉的渴望。或許返鄉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但仍有許多未知。」白河蓮農黃俊傑、返鄉青年蔡秉修透過他們的人生經驗,一點一點地帶領拍攝團隊更深入地了解返鄉的真實面貌,讓人重新思考返鄉創業的意義與挑戰。
10/13 第 4 集
《來!喝茶啊!》、《老屋時光保存師》、《鄉間一道微光》
《來!喝茶啊!》-特別獎
新北深坑林家草厝的山居故事
影片紀錄隱藏於深坑炮子崙山區,與外界隔絕的「林家草厝」。這裡沒有對外道路,林念貞女士一家和山友們共同努力,將曾經寂靜無人的山居轉變為充滿生機的家園。林念貞女士以耕田種茶的自給自足生活方式,讓訪客體驗最純粹的山野生活。
《老屋時光保存師》-入圍影片
桃園藍博瀚的老屋歷史守護之路
桃園市區有許多佇立半個世紀以上的老建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與背景。除了老屋保存工作者藍博瀚外,少有人關注這些歷史遺產。藍博瀚不僅主動向桃園市政府提出老建築改造、翻新與再利用的建議,創立「陽明一街實驗工坊」,透過分享古蹟故事、發起保存行動,讓這些建築重新被看見...
《鄉間一道微光》-入圍影片
返鄉築夢::微光書旅與賴世若的返鄉願景
本片記錄賴世若返鄉銅鑼創立「微光書旅」的歷程,展現他在探索家鄉文化與自然風光中的發現與感悟。從走讀銅鑼的美景與歷史,到參與地方再生行動,他表達了對故鄉的深厚情感。影片也聚焦賴世若如何將地方創生的理念傳承給兩位女兒,並邀請她們共同參與,分享她們對地方發展的見解,持續為地方付出心力。
10/20 第 5 集
《心中的角落》、《重返家鄉:泰雅文化與年輕創業者的故事》
《不只潛水的潛水店》
《心中的角落》-優選獎
蘭嶼「角落咖啡」的心靈療癒故事
達悟族青年李雪珍 (Sinan Hana) 突破傳統禁忌,成功修復傳統地下屋,並透過創辦「角落咖啡」,讓更多人願意走進來展開對話,希望成為大家獲得心靈療癒的據點,幫助更多人面對人生挑戰。
《重返家鄉:泰雅文化與年輕創業者的故事》-入圍影片
松鶴部落泰雅文化與創業的交融
本片以台中市和平區松鶴部落的「泰好玩獵人體驗營」為主軸,展現返鄉青年們如何透過創業與文化復興,推動地方經濟與部落文化傳承。他們以泰雅族傳統智慧為基礎開發部落觀光體驗,結合現代品牌行銷模式,創造永續發展的未來。透過他們的故事,影片展現了文化與創新的交融,帶領觀眾深入了解這片土地的精神與活力。
《不只潛水的潛水店》-校園新秀獎第二名
野柳海岸保育與漁民共生的故事
野柳王國昌教練為了讓海底有魚可以看,因此開始做保育工作,後來越做越有心得,也開始獲得些成績,於是擴大規模投入保育工作。王教練讓野柳的海岸回復生機的同時,也成立其他可以幫助當地漁民維持生計的工作。
10/27 第 6 集
《田心連綿》、《富富得正》
《神鄉的傳承_大溪限定》
《田心連綿》-優選獎
新竹新豐「大口吃米」的農業傳承與創新之路
《田心連綿》承載著劉家三代的農業夢想,他們守護著百甲沃土,成為新豐鄉的農業燈塔。本片記錄新竹縣新豐鄉「大口吃米」團隊的劉政育與許毓姍肩並肩奮鬥,堅守善的信念,隨著時光流轉生生不息...
《富富得正》-校園新秀獎第一名
桃園楊梅「富富•小山岡」的老屋修建與創生,為社區注入活力
本片記錄富岡的老屋修建與在地創生故事。透過富富•小山岡的視角,影片展現了這個擁有文化和歷史的美麗小地方如何在時間的流轉中重生。團隊希望觀眾能看到的不僅是老屋的衰敗,而是這個組織與當地緊密結合,為社區注入活力。
《神鄉的傳承_大溪限定》-入圍影片
從創立佛具工廠到代代傳承的文化工藝
陳師姐在39歲時搬遷至桃園大溪,創立了「漢興佛俱文藝社」工廠,從無到有地發展出自己的事業。她不僅親自研發出獨特的製作技術,還積極登門拜訪各大佛具店,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名聲與客源。如今,陳師姐的四位兄弟姊妹也一同投入佛具產業,甚至第三代的家中年輕成員也陸續接手,致力於將這門手藝代代傳承,期望佛具製作能成為大溪在地文化的一部分,永續發展。
11/3 第 7 集
《波灡壯闊,嶼你啟航》、《淡菜日記馬祖影像採集》
《波灡壯闊,嶼你啟航》-校園新秀獎第三名
蘭嶼漁人社區的壁畫創作與社區發展
本片紀錄「拼島圖」今年與蘭嶼漁人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舉辦多項活動,包括:繪本創作營—我眼中的蘭嶼,以及繪製社區發展協會外牆,融入達悟族元素的壁畫。如果說去年是一場熱血行動,今年的拼島圖多了更多關於「團隊定位與組成」、「壁畫與社區的關聯」的思考...
《淡菜日記馬祖影像採集》-入圍影片
從戰地到海味:探討連江馬祖淡菜養殖與海洋生態的關聯
馬祖,台灣最北端的離島,曾是戰地最前線,如今轉型為以戰地據點、閩東歷史與藍眼淚生態觀光為主的景點。馬祖還有一群年輕人選擇留守這片土地,投入在地的淡菜養殖業。本片以淡菜作為切入點,進行深入的資料採集,記錄淡菜養殖整個過程,更訪談年輕人留守馬祖的堅持與思考。本片也探討淡菜對海洋的生態功能,深入了解淡菜產業與漁農、政府、觀光、經濟間的關聯、及環境污染對淡菜的影響。
11/16 第 8 集
《海口浪子的心聲-失去大海的漁村》、《留下來的人》
《海口浪子的心聲-失去大海的漁村》-入圍影片
回鄉創立海口腔文化協會,振興台中梧棲漁村
梧棲過去是眾多漁民靠海維生的地方,享受著來自大海的餽贈。直到1976年台中港建成後,人與大海之間隔了一座座的鋼筋水泥叢林,居民再無法走到海邊戲水了。離家多年的蔡佳君為了尋找人生的其他可能性,決定回到家鄉生活發展,創立了海口腔文化協會,立志振興這失去大海的漁村,為想回鄉的青年提供一個安身立命之處。
《留下來的人》-入圍影片
從計畫到友誼:嚴佳代教授的和平島創生之旅
海洋大學嚴佳代教授因為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中來到和平島,開啟了一場地方創生的旅程。這段旅程超越了計畫本身,成為一段改變人生的深刻友誼。